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登录 注册
首页  > 行业信息 > 锂电池 > 文章详情
 

大圆柱电池有望率先“起量”储能领域

 2025-05-08 11:03    电池中国
   

迈入2025年,大圆柱电池凭借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倍率性能、成本等方面的明显优势,产业化进程持续释放出积极信号。

近日,安徽相源新能源的圆柱电池项目在四川省遂宁市开工,计划投资60亿元,生产包括“32140”“46160”在内的大圆柱电池。结构件供应商中瑞股份的大圆柱系列新型锂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也于本月在江苏省常州市开工,总投资超10亿元。

此前3月,亿纬锂能曾发布公告称,拟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50亿元,用于实施“23GWh圆柱磷酸铁锂储能动力电池项目”和“21GWh大圆柱乘用车动力电池项目”,其中,“23GWh圆柱磷酸铁锂储能动力电池项目”建成后,将主要应用于乘用车、户用储能等领域。同在3月,云山动力一期量产示范线投产,总规模约1.5GWh。

有观点认为,大圆柱电池将在2025年迎来真正的放量“元年”。

01

储能大圆柱电池有望率先迎来规模放量

事实上,自特斯拉4680电池发布以来,全球主要车企及电池企业对大圆柱技术路线都颇为关注,并纷纷布局。但从现实情况看,近两年来大圆柱电池量产装车进度不及预期,并未真正迎来大圆柱电池规模放量的“元年”。

业界普遍认为,大圆柱的技术难点主要在工艺上。蓝京新能源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圆柱结构设计和材料体系已非常成熟,快速量产的主要难点体现在工艺制造上,包括电极制造、极耳成型/整形、集流盘焊接以及电解液浸润。

因此,要实现大圆柱电池在动力市场理想中的高能量密度、快充、低成本目标,相关企业仍需继续提高良品率、优化生产工艺。

与此同时,自去年以来,大圆柱电池市场各细分领域呈现蓬勃发展的姿态,在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便携式储能及小动力等市场表现突出,其出货量同比增速突破100%。此外,在近期涌现的一系列新兴应用场景,如人形机器人、eVTOL、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基带处理单元(BBU)等,都为大圆柱电池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与市场机会。

在储能领域,大圆柱电池能提供更高的成组效率,有助于进一步降本。据华宝新能介绍,其便携式储能产品采用全极耳大圆柱电芯,具有高倍率、长循环特性,能量密度高,过流散热能力强,可提升储能电源的循环使用寿命及安全性。工商业储能方面,时代联合“60系列”磷酸铁锂储能大圆柱电池已推向市场。

此外,据电池中国了解,包括亿纬锂能、鹏辉能源、航天锂电、中比新能源、创明新能源等均布局储能磷酸铁锂大圆柱电池,并已实现出货。

据亿纬锂能披露,其大圆柱电池良率目前已提升至约97%的水平,这是一个关键的里程碑,良率水平已经属于国内顶尖水平;此外,其曲靖工厂的大圆柱磷酸铁锂电池,今年的重心明确指向户储和两轮车市场,预计今年满产产能约7GWh-8GWh。

鹏辉能源针对户用及商用储能系统开发了HOME系列大圆柱电池,具备高功率、长循环、高安全的优势,据悉,该系列产品2024年已交付超5000万颗。此外,目前鹏辉能源已形成完整的大圆柱电池产品矩阵,包括33系列、40系列、46系列,容量覆盖6Ah-50Ah。

创明新能源绵阳大圆柱电池项目于去年8月投产,一期满产达10GWh;今年1月,该项目首批大圆柱电池已正式交付,产品为“32140”型磷酸铁锂电芯,主要应用于大储领域。

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大圆柱电池出货量已超20GWh,其中户储领域大圆柱电池应用已达到GWh规模。有机构预测,到2030年大圆柱电池在便携式储能及户用储能领域出货量有望达到100GWh。

02

多元新兴市场打开大圆柱电池需求增量

在高速发展的新兴产业中,大圆柱电池在航空动力领域的快速渗透尤其值得关注。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eVTOL产品对电池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电池企业的技术创新空间更大,前沿技术有望加速渗透。在此背景下,主流电池厂商竞相布局。

比如,国轩高科针对eVTOL电池主要布局46大圆柱电池,与亿航智能共同开发eVTOL的动力电芯、电池包等;中创新航聚焦高镍46大圆柱电池路线,其“顶流”圆柱电池支持10C+持续性放电,已为小鹏飞行汽车供货,今年发布的第二代飞行专用电池,能量密度达350Wh/kg,计划2026年上市;

比克电池则布局有320Wh/kg半固态大圆柱产品,并已形成逐步突破390Wh/kg、450Wh/kg能量密度,最终过渡到全固态产品的规划;凌顶能源也以大圆柱结构为核心,推出航空动力电池,实现向多家代表性无人机、eVTOL企业供货;

睿恩新能源面向eVTOL领域,已推出能量密度≥270Wh/kg,满足飞行器轻量化需求的无极耳大圆柱电池,同时公司正在研发能量密度突破350Wh/kg的无极耳大圆柱电池。

新场景的应用需求正重塑竞争规则,圆柱电池高能量密度、高倍率、标准化的特性已成为航空动力领域的重要选择之一。业内专家指出,当前行业竞争格局未定,电池企业需配套上下游厂商开展合作研发,同时绑定头部客户,方能抢占先发优势。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
China Battery Industry Association
地址:北京市东长安街6号 邮编:100740

电话: 010-65251329
传真: 010-65599550
邮箱: cbiaweb@126.com

Copyright © 2013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
京ICP备06063560号 京公网安备:11940899266-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