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市场消息,梅赛德斯-奔驰日前宣布,其搭载固态电池的纯电EQS测试车,完成真实场景下的长途道路实测。
该报道称,那辆EQS测试车从德国出发,跨越丹麦,最终抵达瑞典,驾驶里程超1200公里;其搭载的固态电池能量密度为450Wh/kg,较当前主流液态锂电池实现大幅提升。据介绍,该测试车配套电芯由电池企业Factorial
Energy提供。
资料显示,Factorial
Energy是一家致力于固态电池技术研发,并将其商业化的初创企业,其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沃本(Woburn)市。该公司创始人于英超和黄思宇都毕业于中国的厦门大学。
技术方面,据报道,该公司选择的是凝胶电解质的半固态电池这一过渡技术路线。
合作方面,2023年12月,奔驰和Stellantis都投资了Factorial
Energy,并分别与其签订相关合作协议。其中,奔驰的目标是在未来5年内,将Factorial Energy相关电池技术引入批量生产。
可以看到,海外主流车企与Factorial Energy的合作,折射出传统车企对固态电池技术的迫切需求。
从固态电池产业化角度看,宁德时代此前就曾指出,当前多数“固态电池”实为半固态电池,而全固态电池研发及产业化,仍面临诸多工程化难题有待解决。
实际上,固态电池产业化,本质上是一场涉及材料、工艺和供应链的全面革命。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瑞浦兰钧、欣旺达、清陶、安瓦新能源、中固时代、德尔股份等众多中国电池企业,都已深度布局,相关企业部分产品已进入装车验证阶段。
不过,虽然半固态电池产业化正在加速,全固态电池研发进程也在加快,但是业界人士也提醒,行业仍需保持理性认知,既要识破资本炒作制造业的“技术泡沫”,又要锚定材料创新与工艺精进的真实航向,从而在未来,使真正可量产的先进电池技术,实现从技术概念到规模化应用的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