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2023中国(深圳)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暨‘十四五’到2035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愿景报告”研讨会(以下简称“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在深圳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举行。
01 院士专家共同加持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出席峰会,并宣布大会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广东科力远高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钟发平;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赵新力;福州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工程学院院长,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工程院、工程研究院院士张久俊;中国生产力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生产力学会新能源发展委员会秘书长于锦红;广东科力远高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聚东等多位领导、院士专家和行业领袖参加活动。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宣布大会开幕
02 跨界协同带来技术创新
与会代表认为,新能源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能源绿色转型的关键支撑,目前我国已成为新能源装机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但挑战与机遇并存,新能源高速发展背后的高弃风弃光率问题亟待解决,新能源配储利用率偏低的问题引发了行业关于强制配储政策的讨论,被寄予厚望的新型储能系统也受到安全、成本制约,面临投资周期长、商业模式不清晰的课题。
钟发平博士表示,新型储能是新能源发展的关键,加快发展势在必行。面对新能源与储能的“成长烦恼”,需要政策、市场、行业、技术多维协同,源网荷储系统发力,协同破局。
公司创始人、首席科学家钟发平博士致辞
储能技术方面,由于应用场景复杂,单一路线难以满足复杂的储能工况需求,因此可通过跨领域的技术融合创新,以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破解安全和成本问题。钟发平博士带领团队创新推出数智混储技术,可实现镍氢与锂电、锂电与空气储能等不同技术路线的优势互补,提高了储能系统安全等级,是《“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发展的技术路线。
03 大储能模式破解行业痛点
钟发平博士还呼吁全行业通过政产学研多位一体,以机制创新、市场创新、模式创新,打造由研发平台、产业联盟、金融资本、政府资源共同参与的大储能平台,实现产品、技术、成本、市场、供应链、商业模式的多维协同,形成合作多赢的储能产业闭环强链。与会院士专家表示,大储能模式聚焦行业痛点,对解决新能源与储能的关键共性技术、重大技术难题、核心资源供应以及商业模式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张聚东董事长在会上表示,储能的发展对于平抑新能源并网波动,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具有支撑作用,并有望打破能源领域的“不可能三角”(即安全稳定、清洁低碳、经济性)。面对储能成本高企、产业链不稳定的行业课题,科力远成功斩获4座锂矿的采矿权,并将在今年的6月实现1万吨电池级碳酸锂产能,年底实现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产能,从而保障产业链材料供应的稳定性、经济性,为储能业务发展夯实基础。
张聚东董事长致辞
公司还积极开展提锂技术的创新升级,并与中南大学开展合作,改善工艺流程,提高锂收率,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足迹。
以核心技术和核心资源为依托,以开放共享、互利共赢为原则,公司联合各方伙伴共同搭建覆盖锂矿、碳酸锂、磷酸铁锂材料、数字化极片、电芯、储能、电池回收的强链体系,并重点打造上游原材料和终端储能两大战略支点,提升业务规模与盈利水平,实现利润在产业链各环节的良性传导,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04 新能源数字化大势所趋
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还关注了能源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认为新能源工况复杂,数字化是大势所趋。
钟发平博士表示,新能源的持续发展,不但需要储能系统有个“好身体”,通过安全可靠的储能媒介和储能技术应对新能源的波动性;还需要一个“好头脑”,通过数字化管理实现源网荷储的智能化预测、监测、管理、调动,提升储能系统的综合效率。他也将发挥自己在行业内的多重身份优势,开展技术创新,推动跨界协同,助力新能源行业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05 领导关怀坚定发展决心
公司从成立之初就秉承创始人钟发平博士的创业初心,坚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之道,坚持“产业报国 科技兴国”的企业使命,坚持服务节能与环保事业的共同愿景,矢志成为最值得信赖的新能源系统服务商。
当日,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与院士专家走进公司考察指导,对钟博士的创新精神与报国情怀给予了高度评价,鼓励公司在储能领域持续深耕。陈副主席的殷殷嘱托让科力远人备受鼓舞,我们也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努力的姿态锚定储能赛道,以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新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与钟发平博士、公司董监高管团队合影留念